AD
在每一类因素子集中,根据各个因素的重要程度,赋予每个因素以相应的权重(在0~1之间取值)。设第 类因素子集中的第 个因素 的权数为 ,则第 类因素的权重集为: 无论是因素类权重集,还是因素权重集,都应满足归一性: (13) 和非负性: ≥0, ≥0。 3.2.4 初级模糊评判 初级模糊评判是按每一类因素子集中的各个因素进行评判。按第 类因素子集中第 个因素 评判,评判对象隶属于备择集中第 ( k=1,2, ...,p)个元素 的隶属度为 ,则 初级模糊评判的单因素评判矩阵为: (14) 3.2.5. 二级模糊评判 考虑各类因素综合影响,在类之间进行二级模糊评判。二级模糊评判的单因素评判矩阵应为初级模糊综合评判矩阵,即 = = = (15) 洁净网 其中 于是二级模糊评判集为: (16) 其中 = , 表示进行评判时,评判对象对备择集中 个元素的隶属度。 4 改善IAQ的措施和方法 IAQ涉及到卫生医学、建筑环境工程学和建筑设计等领域,因此,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措施与方法也有多种。 4.1 消除和控制室内外污染源 此处的室内污染源是指室内人员、建筑装饰材料及商品。要控制室内人员和商品显然是不可能的,我们能做的是选用无污染、低污染的建筑和装修材料,以便降低TVOC的散发量。 对于室外污染源,以国家治理为主。制定法规对汽车尾气排放进行限制,减少燃煤锅炉的使用,增加天然气的使用等。另外还可以利用一些先进技术对室外污染物进行消除,如日本有一种光催化涂料,可以涂在建筑物表面,利用太阳光分解室外空气中的氮氧化物和SO2。 4.2 发挥新风效应 注重新风数量和质量的有机结合。采用的新的标准进行通风量的计算,将与建筑相关的污染源和人员相关的污染源区分开来,建立相应的消除污染的两部分通风量。引入低污染的新风,同时减少或者消除新风处理、传递和扩散过程中的污染。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合理选择新风取风口的位置; (2)加强新风过滤处理,改变通常只作粗效过滤的观念; (3)提倡新风直接入室,缩短新风年龄,减少途径污染。 4.3 置换通风 相对空调房间的混合通风方式而言,置换通风是以浮力控制为动力,以工作区舒适性为目标的。从地板或墙底部送风口送出的新鲜空气首先通过人体,余热及污染物在浮力及气流组织的驱动力作用下向上运动,送风速度低、不产生吹风感,舒适性很高,空气品质良好。在一定条件下,我们应考虑通过置换通风来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洁净网 4.4 遵循生态环境的设计原理 建筑设计要考虑建筑总平面规划、城市微气候的改善、建筑材料满足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尽可能利用自然能源或采用最少的能源来达到人们生活、工作所需的舒适环境,这也是解决建筑室内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当今世界建筑中有较多建筑就是利用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等使建筑与环境之间形成的良好室内外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使人、建筑和自然环境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系统,从而保证了建筑具有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 4.5 选择合适的换气次数 在国外,增加换气次数有利于提高室内IAQ,但加大新风量会使系统的能耗增加,因此选择换气次数时要在二者之间取一个平衡值。丹麦的P.O.Fanger所作研究表明,在商用建筑中由于增加换气次数提高IAQ导致的生产率上升带来的经济效益为5%,而由此消耗的能源所付出的经济代价为-0.5%,因此总体来说增加换气次数还是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的,但这种选择是省钱不省能,以可持续性发展的标准来衡量不太合适。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