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4 屋顶内部的自然通风 屋顶除了作为整个建筑自然通风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利用天窗、烟囱、风斗等构造为气流提供进出口外,本身也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通风系统。这种通风屋顶内部一般有一个空气间层,利用热压通风的原理使气流在空气间层中流动,以提高或降低屋顶 内表面的温度,进而影响到室内空气的温度。在日本的OM 阳光体系住宅中,室外空气由屋顶下端被吸入空气间层,并被安装在屋顶上的玻璃集热板加热,受热后上升到屋顶的最高处。屋顶最高处设置了空气处理装置,包括空气阀门、热交换盘管和一个小型风机。这个装置既能将加热过的空气通过管道送到建筑的各个角落,又能将不需要加热的空气由排气管排出[ 4 ] 。在德国慕尼黑的一项将仓库改造成设计工作室的工程中,原有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无法满足新的用途。建筑师赫尔佐格在室内加建了一层包裹住整个屋顶及大部分外墙内表面的薄膜,使薄膜和原有外围护结构间的空气成为一道阻热层,起到了保温和热缓冲的作用。在屋顶上分别设置了连通空气阻热层和室内空气的风帽,使这个简单的小建筑可自由地选择机械通风,通过室内自然通风或空气阻热层内通风中的某一种或多种通风模式,来调节室内气候[ 5 ] 。 5 结语 利用热压进行自然通风的原理虽然简单,但选择具体构造或技术措施时还需要根据建筑的功能和地理位置考虑;仅有定性的设计还不够,为了使通风起到实质性的制冷或采暖效果,需要对进出风口的气流量、进出风口开关的时间、中庭屋顶的采光量、机械抽风装置的运转时间等参数进行定量的计算。这时往往需要借助风洞模型或计算机模拟实验等方法才能得到精确的数值。21 世纪是环保的世纪,是可持续发展的世纪。降低建筑能耗,使建筑的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达到动态的平衡,将是建筑在满足了基本的使用功能和美学要求后应追求的更高目标。屋顶的相关构造和设备配合建筑的其他围护结构体系创造的自然通风的条件,使建筑在实现以上几个目标方面具有更大的潜力。 参考文献: [1 ]宋德萱. 节能建筑设计与技术[M] .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2 ] (德) 英格伯格·弗拉格. 托马斯·赫尔佐格. 建筑+ 技术[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 ]Solihull 办公大楼[J ] . DETAL (中文版) ,2004 (1) :67271. [4 ]窦 强. 生态校园———英国诺丁汉大学朱比丽分校[J ] . 世界建筑,2004 (8) :64269. [5 ]张 弘. 日本OM 阳光体系住宅[J ] . 住区,2001 (2) :24228. Roof and the natural ventilation of modern building ZHANGYun ( Tongji University , S hanghai 200092 , China) Abstract : Combined with the basic theory of natural ventilation and some foreign examples ,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unction of roof of modern building in various kinds of natural ventilation systems and the relative tectonic measures adopted on roofs. Key words : modern building , roof , natural ventilation , airflow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