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第三章 采暖
Δty ---冬季室内计算温度与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的允许温差(°C),按表3.1.4-2采用; 洁净网
注:(1)室内空气干湿温度的区分,应根据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按表3.1.4-4确定。 洁净网
注:表中 h-肋高(m); 洁净网
第3.1.5条 确定围护结构最小传热阻时,冬季围护结构室外计算温度tw,应根据围护结构热惰性指标D值,按表3.1.5采用。 洁净网
注:(1)表中twn和tp·min---分别为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和累年最低日平均温度(℃),按本规范
第3.1.7条 设置全面采暖的建筑物,其玻璃外窗、阳台门和天窗的层数,可按表3.1.7采用。 洁净网
注:(1)表中所列的室内外温差,系指冬季内计算温度和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之差。 注:民用建筑的窗墙面积比,应按国家现行的《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执行。 第3.1.9条 集中采暖系统的热媒,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供热情况和当地气候特点等条件,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并应按下列规定选择: 一、民用建筑应采用热水作热媒; 二、 生产厂房及辅助建筑物,当厂区只有采暖用热或以采暖用热不主时,宜采用高温水作热 媒;当厂区供热以工艺用蒸汽为主,在不违反卫生、技术和节能要求的条件,可采用蒸汽作热 媒。 注:(1)利用余热或天然热源采暖时,采暖热媒及其参数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2)辐射采暖的热媒,应符合本章第四节的有关规定。 第3.1.10条 散热器采暖系统的热媒温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洁净网 一、高级居住建筑、办公建筑和医辽卫生及托幼建筑等,热水温度宜采用95°C;其他民用建 筑,热水温度不应高于130°C; 二、放散棉、毛纤维和木屑等有机物质的生产厂房,热水温度不应高于130°C,蒸汽温度不应 高于110°C; 三、放散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的生产厂房,热媒温度不应高于上述物质自燃点的80%,且热 水温度不应高于130°C,蒸汽温度不应高于110°C。 注:有根据时,经主管部门批准,可不受本条规定的限制。
第二节 热负荷 第3.2.6条 围护结构的附加耗热量,应按其占基本耗热量的百分率确定。各项附加(或修正)百分率,宜按下列规定的数值选用: 一、朝向修正率: 北、东北、西北 0%~10% 东、西-5% 东南、西南-10%~-15% 南 -15%~-30% 注:(1)选用修正率时,应考虑当地冬季日照率、辐射度、建筑物使用和被遮挡等情况。 (2)冬季日照率小于35%的地区,东南、西南和南向的修正率,宜采用-10%~0%,东、西 向可不修正。 二、风力附加率:建筑在不避风的高地、河边、海岸、旷野上的建筑物,以及城镇、厂区内特 别高出的建筑物,垂直的外围护结构附加5%~10%。 三、外门附加率: 当建筑物的楼层数为n时: 一道门65n% 两道门(有一个门斗)80n% 三道门(有两个门斗)60n% 公共建筑和生产厂房的主要出入口:500% 注:(1)外门附加率,只适用于短时间开启的,无热风幕的热门。 (2)阳台门不应考虑外门附加。 第3.2.7条 民用建筑和工业企业辅助建筑物(楼梯间除外)的高度附加率:房间高度大于4m时,每高出1m应附加2%,但总的附加率不应大于15%。 注:高度附加率,应附加于围护的基本耗量和其他附加耗热量上。 第3.2.8条 加热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应根据建筑的门窗构造、门窗朝向、热压和室外外风速等因素,按本规范附录七确定。 第3.2.9条 改建或扩建的建筑物,以及与原有热网相连接的新增建筑物,按本规范确定采暖热负荷时,尚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洁净网 第三节 散热器采暖 第3.3.1条 散热器的工作压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热媒为热水时,各种类型的散热器,应按制造厂的规定选用; 二、热媒为蒸气,铸铁柱型和 长翼型散热器,不应高于200KPa(2kgf/cm2);铸铁圆翼型散热 器,不应高于40KPa(4kg/cm2)。 第3.3.2条 选择散热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民用建筑宜采用外形美观,易于清扫的散热器; 二、放散粉尘或防尘要求较高的生产厂房,应采用易于清扫的散热器; 三、具有腐蚀性气体的生产厂房或相对湿度较大的房间,宜采用铸铁散热器; 四、热水采暖系统采用钢制散热器时,应采取必要的防腐措施;蒸气采暖系统不应采用钢制柱 型、板型和扁管等散热器。 第3.3.3条 布置散热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散热器宜安装在外墙窗台下; 二、两道外门之间,不应设置散热器; 三、楼梯间的散热器,应尽量分配在底层或按一定比例分配在下部各层。 第3.3.4条 散热器应明装;内部装修要求较高的民用建筑可暗装;托儿所和幼儿园应暗装或加防护罩。 第3.3.5条 铸铁散热器的组装片数,不宜超过下列数值: 柱型(M132)20片 柱型(细柱)25片 长翼型 7片 第3.3.6条 确定散热量数量时,应考虑其连接方式、安装形式、组装片数、热水流量以及表面涂料等对散热量的影响。 第3.3.7条 确定散热器数量时,柱型散热器面积可比计算值小0.1m2;翼型和其他散热器的散热面积可比计算值小5%。 洁净网 第3.3.8条 民用建筑和室内温度要求比较严格的生产厂房及辅助建筑物排 保温管道;明设时,应考虑管道的散热量对散热器数量的折减;暗设时,应考虑管道中水的冷却对散热器数量的附加。 第3.3.9条 采暖系统制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热媒为热水时,多层和高层建筑物宜采用单管系统; 注:(1)设计时,应计算热媒在管道中的温降。 (2)水平单管串联系统,必须采取有利于管道伸缩的措施。 二、热媒为蒸时,宜采用上行下给式双管系统。 注:当疏水器集中设置时,高压蒸气采暖系统宜用同程式。 第3.3.10条 民用建筑及工业企业辅助建筑物的采暖系统,条件许可时,南北向房间宜分环设置。 第3.3.11条 高层建筑的热水采暖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洁净网 一、建筑物高度超过50m时,宜竖向分区供热; 二、一个垂直单管采暖系统所供层数,不宜大于12层。 第3.3.12条 垂直单、双管采暖系统,同一房间的两组散热器可串联连接;贮藏室、盥洗室、厕所和厨房等辅助用室及走廊的散热器,亦可同邻室串联连接。 注 :热水采暖系统两组散热器串联时,可采用同侧连接,但上、下串联管直径应与散热器接口直径相同。 第3.3.13条 楼梯间或其他有冻结危险的场所,其散热器应由单独的立、支管供热;且不得装设调节阀。 洁净网 第四节 辐射采暖
第 3.4.1条 加热管埋设在建筑构件内的低温辐射采暖,可用于民用建筑的全面采暖或局部采暖。设计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第3.4.2条 金属辐射板采暖,可用于公共建筑和生产厂房(潮湿的房间除外)的局部区域或局部工作地点采暖,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亦可用于全面采暖。 洁净网
第3.4.3条 金属辐射板采用热水作热媒时,热水平均温度不宜低于110°C,采用蒸汽作热媒时,蒸汽压力宜高于或等于400KPa,产应低于200KPa。
第3.4.4条 金属辐射板的最低安装高度,应根据热媒平均温度和安装角度按表3.4.4采用。
热媒平均温度(℃) 水平安装 倾斜安装(与水平面夹角) 垂直安装
注:(1)表中安装高度系指地面到板中心的垂直距离。 第3.4.5条 管板式金属辐射板的板槽与加热管,应紧密吻合。对金属带状辐射板,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加热管因热膨胀而横向变形。 洁净网
第3.4.6条 金属辐射板采暖系统,宜采用同程式,管道的连接应采用焊接或法兰连接。
第3.4.7条 煤气红外线辐射采暖,条件许可时,宜用于生产厂房的局部区域或局部工作地点采暖,亦可用于全面采暖。 第3.4.8条 煤气红外线辐射应采用净煤气,其杂质允许含量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城市媒气设计规范》的要求。煤气的成分和工作压力保持稳定。 洁净网
第3.4.9条 煤气红外线外线辐射器的安装高度;应根据人体的舒适辐射照度确定,但不应低于3m。 第3.4.10条 采用煤气红外线辐射采暖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防火、防爆和通风换气等安全措施。 第3.4.11条 全面辐射采暖的耗热量,可按本章第二节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并应对总耗量乘以修正系数:低温辐射采暖,修正系数可采用0.9~0.95;金属辐射板和煤红外线辐射采暖,可采用0.8~0.9。 洁净网 第3.4.12条 局部区域辐射采暖的耗热量,可按整个房间全面辐射采暖时所算得的耗热量,乘以该区域面积与所在房间面积的比值和表3.4.12中所规定的附加系数确定。
局部区域辐射采暖耗热量附加系数 表3.4.12 第3.4.13条 局部工作地点辐射采暖的供热量,应根据局部工作地点的面积和人体所需的辐射度与周围空气温度的关系,按有3.4.13通过计算确定。
注:露天作业时,表中数值应增加一倍。 洁净网 第3.4.14条 布置全面采暖的辐射装置时,应尽量使生活地带或作业地带的辐射照度均匀,并应适当增多外墙和大门处的数量。 洁净网 注:辐射装置不应布置在对热敏感的设备附近。 第五节 热风采暖与热风幕 洁净网
第3.5.1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应采用热风采暖:
注:(1)对于公共建筑和一班制的生产厂房,应对热风采暖和机械送风合并的合理性提出充分根据。 第3.5.2条 位于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的生产厂房,当采用热风采暖且距外窗2m或2m以内有固定工作地点时,宜在窗下设置散热器。 第3.5.3条 当非工作时间不设置班采暖系统时,热风采暖不宜少于两个系统(两套装置),其供热量的确定,应根据其中一个系统(装置)损坏时,其余仍能保持工艺所需的最低室内温度,但不得低于5°C。
第3.5.4条 设计循环空气热风采暖时,在内部隔墙和设备布置不影响气流组织的大型公共建筑和高大厂房内,宜采用集中送风系统;其他情况,宜选用小型暖风机。 第3.5.5条 选择暖风机或空气加热器时,散热量的安全系数,宜采用1.2~1.3。 洁净网
第3.5.6条 采用小型暖风机热风采暖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第3.5.7条 利用集中送风采暖时,应使生活地带或作业地带处于回流区;生活地带或作业地带的风速,应按本规范第2.1.2条执行,但最小风速不宜小于0.15m/s;送风口的出口风速,应通过计算确定,一般可采用5~15m/s。 洁净网
第3.5.8条 集中送风采暖系统的送风口安装高度,应根据房间高度和回流区的分布位置等因素确定,不宜低于3.5m,不得高于7m。吸风口底边至地面的距离,宜采用0.4~0.5m。集中送风的送风温度,宜采用30~50°C,不得高于70°C。 第3.5.9条 必要时,热风采暖系统应按本规范第7.3.16条的规定设自动控制装置。
第3.5.10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宜设置热风幕:
第3.5.11条 热风幕的送风方式、对于公共建筑、宜采用由上向下送风,生产厂房宜采用双侧送风,外门宽度小于3m时,可采用单侧送风,当受条件限制不能采用侧面送风时,宜采用由上向下送风。 第3.5.12条 热风幕的送风温度,应根据计算确定。对于公共建筑和生产厂房的外门,不宜高于50°C;对于高大的外门,不应高于70°C。 第3.5.13条 热风幕条缝和孔口处的送风速度,应通过计算确定。对于公共建筑的外门,不宜大于6m/s;对于生产厂房的外门,不宜大于8m/s,对于高大的外门,不宜大于25m/s。 第3.5.14条 设置热风幕的生生厂房的外门,应设便于启闭的开关装置。必要时应与热风幕的通风机联锁。 第六节 采暖管道 洁净网
第3.6.1条 散热器采暖系统的供水、回水、供汽和凝结水管道,宜在热力入口与下列供热系统分开设置:
第3.6.2条 热水采暖系统,应在热力入口处的供回水总管上设置温度计、压力表,必要时,应装设流量计和除污器。
第3.6.3条 当供汽压力高于室内采暖系统的工作压力时,应在采暖系统入口的供汽管上装高减压装置。 第3.6.4条 当热网的供水温度高于采暖系统的供水温度,且热网的水力工况稳定,入口处的供回水压差足以保证混水器工作时,宜装设混水器。 洁净网 第3.6.5条 室内热水采暖系统的总压力损失,应根据入口处的资用压力通过计算确定。当资用压力过大时,应装设调压装置。 第3.6.6条 高压蒸汽采暖系统最不利环路的供汽管,其压力损失,不应大于起始压力的25%。
第3.6.7条 热水采暖系统的各并联环路之间(不包括共同段)的计算压力损失相对差额,不应大于15%。 第3.6.8条 布置蒸汽采暖时,应尽量使其作用半径短,流量分配匀均;环路较长的高压蒸汽采暖系统,宜采用同程式。选择管径时,应尽量减少各并联环路之间的压力损失差额。必要时,应在各回水汇合点之前装设调压阀门。 洁净网 第3.6.9条 采暖系统供水、供汽干管的末端和回水干管的始端的管径,不宜小于20mm;低压蒸汽的供汽干管可适当放大。
第3.6.10条 采暖管道中的热媒流速,应根据热水或蒸汽的资用压力、系统形式、防噪声要求等因素确定,最大允许流速不应大于下列数值:
二、低建筑蒸汽采暖系统:
三、高压蒸汽采暖系统: 第3.6.11条 机械循环双管热水采暖系统和分层布置的水平单管热水采暖系统,应考虑水在散热器和管道中冷却而产生的自然作用压力的影响。 洁净网 第3.6.12条 单管异程式热水采暖系统,立管的压力损失不宜小于计算环路总压力损失的70%。必要时,可采用热媒温度不等温降法计算。 洁净网 第3.6.13条 采暖系统的计算压力损失,宜采用10%的附加值。
第3.6.14条 蒸汽采暖系统的凝结水回收方式,应根据二次蒸汽利用的可能性以及室外地形、管道敷设等情况,分别采用以下回水方式:
第3.6.15条 高压蒸汽采暖系统,疏水器前的凝结水管不应向上抬升;疏水器后的凝结水管向上抬升的高度应 计算确定,但不宜大于5m。 第3.6.16条 疏水器至回水箱(或二次蒸发箱)之间的高压蒸汽凝结水管,应按汽水乳状体进行计算。
第3.6.17条 选择散热器调节阀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第3.6.18条 采暖系统各并联环路,应设置关闭和调节装置。 第3.6.19条 在减压阀、疏水器、混水器和其他装置以及自动控制阀的前后,均应设置关闭用的阀门。 洁净网 第3.6.20条 热水和蒸汽采暖系统,应根据不同情况,装设必要的排气、泄水、排污和疏水装置。 洁净网 第3.6.21条 采暖管道的伸缩,应尽量利用系统的弯曲管段补偿,当其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伸缩器。
第3.6.22条 采暖管道的敷设,应有一定的坡度。对于热水管、汽车同向流动的蒸汽管和凝结水管,坡度宜采用0.003;不得小于0.002;对于汽水逆向流动的蒸汽管,坡度不得小于0.005。
第3.6.23条 室内采暖系统的管道,应明装, 有特殊要求时方可暗装。 第3.6.24条 穿过建筑物基础、变形缝的采暖管道,以及镶嵌在建筑结构里的立管,应采取预防由于建筑下沉而损坏管道的措施。 洁净网 第3.6.25条 当采暖管道必须穿过防火墙时,在管道穿过处应采取固定和密封措施,并使管道可向墙的两侧伸缩, 第3.6.26条 采暖管道穿过隔墙和楼板处,宜装设套管。 第3.6.27条 采暖管道不得同输送蒸汽燃点低于或等于120°C的可燃液体或可燃、腐蚀性气体的管道在同一条管沟内平行或交叉敷设。
第3.6.28条 符合下列情况这一时,采暖管道应保温:
第3.7.1条 以高压蒸气为热源的热水采暖,有条件时;可采用蒸汽喷射器作为热水采暖系统的加热和循环装置。 第3.7.2条 蒸汽喷射器宜集中装设。当集中装设在技术经济上不合理时,可分散装设。 第3.7.3条 当蒸汽喷射并联使用时,每个蒸汽喷射器均应装设止回阀。 第3.7.4条 回水在蒸气喷射器混合室入口处的工作压力,应大于蒸汽喷射器出口水温的饱和压力,并应有一定的安全量。条件许可时,蒸汽喷射器宜采用高位安装。 洁净网 第3.7.5条 系统内的回水静压,应尽量采用膨胀水箱控制。溢流水应回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