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由于目前国内对手术室的设计参数尚未有统一规定,大多数沿用《洁净厂房设计规范》或医用房类别 等级 用房名称 适 用 范 围 手 术 室 Ⅰ 特殊洁净手术室 脑外科、全身烧伤、股关节置换、脏器移殖及感染率大的处置室 Ⅱ 洁净手术室 心脏外科、眼外科、整形外科及非全身烧伤 Ⅲ 一般洁净手术室 (心脏外科除外的)胸外科、沁尿外科、分娩室、皮肤科及耳鼻喉科 Ⅳ 一般洁净手术室 门诊、急诊、一般外科 辅 助 区 Ⅳ 无菌更衣室 准备室 后处置室 器械准备室 麻醉室 苏醒室 洁净网 洁净走廊 更换手术衣 术前准备、过渡 手术后处置 手术器械准备 麻醉操作 术后苏醒 内走廊 无级别 其他用房 换鞋、一次更衣 2.1温度 手术室对温度的要求是要保证手术正常进行,相对于洁净度来说它不是一个严格的因素,但是温度的确定必须有利于医生的操作,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减少感染的可能性。温度过高,医生感到闷热,就不可能做好手术,过高的温度还可能增加感染的可能性,温度过低会使病人产生低温机能性障碍,也不利于手术。我国和一些发达国家的温度指标比较,见表2。 日 本[2] 澳大利亚[3] 军队医院规范[1] 夏 季 22-26℃ 20℃ 22-25℃ 冬 季 22-26℃ 22℃ 22-25℃ 笔者认为日本的标准22~26℃比较合适,一般来讲夏季可取上限24~26℃,冬季可取下限22~25℃。有些医院要求冬季温度达27℃甚至28℃,他们主要考虑病人有可能裸体,但就医护人员来说,这个温度就过高,实际上室温在21.1~23.9℃的环境下有1/3病人会发生低温机能性障碍,当室温≤21.1℃时,几乎所有病人都能发生低温机能性障碍[4]。我们曾遇到某医院把工况定到冬季27℃,医护人员普遍感到受不了,特别是南方的医院,人们更不习惯冬季如此高温。此外温度过高不容易控制医护人员的发菌量,也会影响手术切口的感染率和愈合率。 2.2湿度 湿度的标准也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药用GMP。对手术室来说,这两个规范都不能完全适用,笔者参考了有关文献并结合实践经验,对这几个环境参数有一些总结与体会,分述如下。南方的医院里,只有冬季才发生湿度偏低的情况,在北方则冬季加湿显得较为必要。现将我国和一些发达国家的湿度指标比较,见表3。 洁净网 日 本[2] 军队医院规范[1] 澳大利亚[3] 夏 季 45%-60% 50%-60% 60% 冬 季 45%-60% 50%-60% 40% 一般来讲,相宜的湿度为50%~60%,条件放宽一点则考虑45%~65%。在这个湿度下,湿表面水份蒸发适量,不会因创面过于干燥而影响日后伤口的愈合,也不会因湿度过高而产生器械锈蚀或霉菌。笔者认为日本的标准也是比较适合我国国情的,从I-d图分析,如果下限控制为45%的话。在南方相对湿度较大的地区有可能不设加湿装置,这可免除一些加湿装置对净化系统的负面影响,另外对节约初投资也是有利的。由于洁净手术室的特殊情况,真正要达到一定的湿度标准也还是需要一定的控制手段的。 2.3洁净度 洁净度的标准是洁净手术室空调设计的主要因素,洁净室的等级在国内已比较统一,对手术室而言,目前有100级、1000级、10000级及100000级四种,尚未有10级标准的手术室,其尘埃粒子数、悬浮游菌、沉降菌浓度的标准也较统一。《军队医院建筑技术标准》中对此有较明确的标准,实际上国外的标准也是如此,可见表4。 3最小新风量 最小新风量也是洁净手术室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些洁净手术室设计制作完成并通过洁净度验收,但医护人员却不愿意用,有些手术室做了洁净空调,医生还开着门手术,这样完全没有利用洁净手术室的功能,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其主要原因是医护人员感到气闷,尤其是南方地区,人们不习惯在没有窗户的房间内活动,除温湿度的原因外,新风量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