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我国太阳能空调的发展和现状
在我国,太阳能制冷及空调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75年在妄阳召开全国太阳能会议以后的七十年代后期。1974年中东石油危机发生以后,不少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纷纷投入人力和物力研制太阳能制冷(空调)机,其中多数是小型的吸收式制冷试验样机。例如:天津大学1975年研制的连续式氨——水吸收式太阳能制冰机,日产冰量可达5.4kg。为北京师范学院(现首都师范学大等)1977年研制成功1.5m2平板型间歇式太阳能制冰机,每天可制冰6.8-8kg;1979年义研制出8m2平板型自动跟踪连续式太阳能冷藏柜.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理工大学)研制了采光面积为1.5m2,冰箱容积为70升,以氨——水为工质对的小型太阳能制冷装置,可维持冰箱0℃10小时左右。
这期间先后有20多个单位开展过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其后,由于当时还有许多技术难题没有来得及解决,太阳能空调项目因一时难以看到成效而得不到支持,研究的队伍和规模大大缩小,仅存少数单位仍坚持基础性研究和样机试验,经历了一段非常困难的时期。
在这期间,中科院广州能源所得到了香港裘槎基金会的资助,坚持进行了太阳能空调系统以及太阳能制冷机的研究,并且取得了重要的进展。1987年,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与香港理工学院合作在深圳建成了一套科研与实用相结合的示范性太阳能空调与热水综合系统,集热面积共120 m2,制冷能力14kw,空调面积为80 m2采用了三种中温集热器,包括直通式真主管集热器、热管型真空管集热器和V形隔热膜平板型集热器。采用两合日本矢崎公司生产的2吨单级淡化吸收式制冷机。
为了适应太阳能的利用,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所从1982年开始进行了新型热水型两级吸收式淡化制冷机的研制并取得了成功,这种新型的制冷机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所要求的热源温度低,在65℃以上的范围内能稳定地运行;二是热源的利用温差大,为12-24℃(随热源温度而变)。
近期已经有不少太阳能空调系统投入使用,比如:浙江舟山凤凰岛置业发展有限公司太阳能中央空调系统,天津华苑软件园太阳能空调系统等等。
太阳能空调的研究发展方向
产业化
太阳能空调实用性示范系统的建成,证明了太能空调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也显示出一定的效益,潜在的市场很大,应当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但要实现产业化目标,还有许多工作可做,例如:太阳能空调系统的计算机设计软件;制冷机商品化、产业化;统一的配套设备和零部件;定产品(系统)的技术标准;大力开拓市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