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第十九条规定“不同空气洁净度的洁净室(区)之间的人员及物料出人,应有防止交叉污染的措施 ”同时在第十六条又规定“空气洁净度级别不同的相邻房间之间的静压差应大于5帕,洁净室(区)与室外大气的静压差应大于10帕,并应有指示压差的装置。” 针对以上两条规定,现就如何防止人员及物料出入洁净室而带来交叉污染进行探讨。 我公司的固体制剂车间是1993年由国内某医药设计院设计,并于1997年按十万级洁净级别设计要求建成投产。经过两年多的使用,并对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的要求,发现原设计中存在许多缺陷,而现在我国又在大力推行GMP认证制度,为此,在2000年底对固体制剂车问进行改造。笔者作为主要成员参加了该车间的改造及软件中管理制度的编写,现就如何在硬件及软件上防止人员及物料出入洁净室带来交叉污染进行探讨。 固体制剂车间人员进入洁净室主要通过换鞋→一更→淋浴→二更→手消毒→洁净室,出来时,按照相反的程序,物料进入洁净室,主要通过拆包→缓冲→洁净室,物料送出洁净室,通过洁净室→缓冲→拆包以及从内包装间通过传递柜送到外包装间两条途径。物料出入洁净室通过传递柜来减少交叉污染已经是国内最常用的方法,在这里就不作详细讨论,本文主要讨论如何从人员及物料出入洁净室在硬件及软件上避免交叉污染。人员及物料出入洁净室的平面布置见图1。 洁净网 图1 某固体制剂车间空调系统风口平面布置图 (改造前) 该车间有K-1、K-2、K-3及K-4共四个空调系统,其中与人员及物料洁净室有关的有K-1及K-3两个系统。物料出入洁净室有关的缓冲间及拆包间由K-1系统负责,缓冲间及拆包间均有送风,缓冲间的送风通过门上的格栅回至拆包间,拆包间再通过门上的格栅排至仓库里。人员进入洁净室的有关房间由K-1及K-3两个系统负责,其中男女换鞋、一更及厕所由K-3系统负责送风,这些房间都不回风,这些送风主要通过厕所及淋浴室的排风机向室外排放。男女二更及诜手问则由K-1系统负责送风,同时在男女二更设置了回风口,而洗手闻的送风则通过进入洗手间的男女二更门上的格栅回风至男女二更,再通过二更的回风口回到系统内。 该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洁净网
1)男女厕所设置在一更后,这样不便于管理,容易造成交叉污染;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对人员进人洁净室的有关房间进行了重新布置,同时对空调系统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造。而物料进人洁净室的有关房间由于平面布置上不存在问题。因此仅对空调系统进行了改造,并安装了联锁门以避免交叉污染。同时也在相应的位置上安装压差表。物料进人洁净室的缓冲间增加了回风口。使送风回到系统内,从而避免了拆包间通过门上回风格栅污染了缓冲间,在拆包间安装了排风口,使在拆包过程中产生的污染通过排风口直接排到室外,从而减少了通过排风格栅对仓库造成的污染,改善了仓库的环境。换鞋间也增加了排风,以免污染一更。在缓冲问的两扇门换成了联锁门,避免了两扇门对开而造成对洁净室的污染。改造后的平面布置及空气流向见图2。 图2 某固体制剂车间空调系统风口平面布置图 (改造后)图3 人员出入洁净区的净化程序 在安装压差表时,技术人员产生了分歧,第一种意见认为应该安装在洁净区走廊与缓冲间之间,第二种意见认为应该安装在拆包问与缓冲间之间,对更衣室的洁净级别的要求也出现同样的争论。 洁净网 第一种意见的理由为缓冲间并非洁净区,而洁净区走廊的压力也应该比缓冲间高,因此,应该将压差表安装在该位置第二种意见认为尽管缓冲间不是洁净区,但是根据缓冲区的作用,缓冲问应该属于气闸室,WHO气闸室的定义: “气闸室是指具有两扇门的密封空间,设置于两个或好几个房间之间,例如不同洁净度级别的房间,其目的是在有人需要出入这些房间时,气闸可把各房间之间气流加以控制,气闸室分别按人用及物用设计作用:”所以缓冲间、洁净区走廊、拆包间的压力关系为洁净区走廊压力最高,缓冲间其次,拆包间的压力最低,这样才能保证空气流向为洁净区走廊→缓冲间→拆包间,而在物料通过拆包间进入缓冲间后,经过一段时间缓冲间也应能达到洁净区的要求,所以保证缓冲间的压力大于拆包间,即避免缓冲间受到拆包间的污染更为重要。因此,应该将压差表安装在拆包间与缓冲间之间。公司的技术人员经过讨论分析后统一了意见,即按第二种意见安装。 洁净网 同理,更衣室是人员进入洁净区的必经程序。其洁净度通常呈现梯度的特征,据有关文献介绍,欧盟GMP1997第27条指出,更衣室最后一间在静态时应达到其相应洁净区的洁净度。它们要求在进入洁净区的部位,静态测试应达到相应区域的洁净度要求。也就是说,男(女)二更静态时应达到十万级洁净区的要求。所以,我们把压差表安装在男(女)二更与洗手间之间。 而压差表安装在这个位置最终也得到了国家GMP认证现场检查专家组的认同。 洁净网 参考文献: 1.许钟麟 空气洁净技术原理 1998 洁净网 2.邓海根 制药企业GMP管理实用指南 2000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