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网-洁净室行业信息资讯移动版


式中,
M—人体能量代谢率(w/m2);
W—人体所作机械功(w/m2),在静坐和平地活动时为0;
Pa—空气水蒸气分压力(Pa);
ta—周围空气温度(℃);
trp—房间平均辐射温度(℃);
fcl—穿衣面积系数;
tcl—衣服外表面温度(℃);
hc—对流换热系数(w/m2k)
另有,
tcl=ts-Icl(R+C)
Icl—服装热阻(clo(m2·k/w));
R—人体外表面与周围环境的辐射热交换(w/m2);
C—人体外表面与周围环境的对流热交换(w/m2);
ts—人体平均皮肤温度(℃)。
PMV值与热舒适感觉的对应表:
 热 暖 微暖    适中 微凉 凉    冷
PMV值 3 2 1 0 -1   -2 -3
本文利用PMV指标进行了舒适度的评价。
5.3  车厢特征断面的PMV分析
本文选取B-B断面 ,作为车厢内热舒适性分析的特征断面。PMV中M取 58.0w/m2;W取 0w/m2,Icl 取 0.5clo( 0.08m2·k/w) ; trp可近似等于车厢内平均温度,Pa值由《标准大气压时不同温度下的饱和水蒸气分压力Ps值》查得饱和分压力值,然后按相对湿度为60%得出。
 图5  B-B截面各特征高度的PMV值
由上图可以看出,当送风温度为18℃,速度为0.15m/s时,除0.5m高处受送风的影响,PMV值有所下降外,其余高度处基本在-0.1——0之间,有凉快的感觉,符合舒适性的要求。
5.4  改变送风温度与送风速度时的温度场与速度场分析
5.4.1  改变送风温度时的模拟结果
保持送风速度0.15m/s,观察改变送风温度时流场的变化情况。
模拟结果显示,19℃较18℃送风时风速变化不大,温度略有上升,工作区仍保持较为舒适的感觉;但到20℃时左侧超过27℃的点增多,超过高速列车设计任务书的要求,不宜采用。而送风温度低于18℃时右侧低于23℃的点增多,乘客容易感凉。总之,送风温度在18℃、19℃较为适宜。
5.4.2改变送风速度时的流场变化情况
将送风速度改为0.2m/s,观察流场的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提高送风速度为0.2m/s时,送风温度为19℃,右侧低于23℃的点增加很多,且0.5m高处风速超过0.3m/s的点也相应增加,不舒适程度增加;而若采用送风速度为20℃,整场速度增加不多,但由于温度相应提高,却是一种相对较为舒适的组合。
   总之,由于置换通风送风直接送入人的工作区,送风速度提高不宜太大,在0.2m/s左右即可。送风速度在0.15m/s时,18℃、19℃送风较为合适,而风速为0.2m/s时,20℃送风较为合适。相对于混合通风来说,提高了空气品质。
6  结论
1.下送风用于铁路客车在我国尚无实际应用。由于新鲜空气直接送入人的工作区,对于改善空气品质有积极的意义。
2.送风速度在0.15m/s,送风温度在18℃时PMV计算有很好的舒适感,19℃时热舒适感仍较好。增大送风量时,送风温度应相应提高。
当然,本文的下送风方案,还有不尽完善之处,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优化。
参 考 文 献
1. 詹耀立主编:客车空调装置,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2.张桂荣:铁路客车空调气流组织的模拟与评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1.6陈焕新等:铁路空调客车负荷的确定,中国铁道科学,2002(5),60-64
3.列车舒适度的评价,铃木,浩明等(日),国外铁道车辆,1999(2),26-32
4.马仁民:通风的有效性与室内空气品质,暖通空调,2000(5),20-23
5.陶文铨编著,数值传热学,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年
王利,陆震等:铁路空调硬卧车客车室内气流组织的数值模拟,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2(11),1579-1582
6.钱以明:高层建筑空调与节能,同济大学出版社,1995,8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