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一种没有统一标准和 监管的生产 对于水质净化器这样一个已经发展了20多年,至今仍然被认为是一块“大蛋糕”的行业来说,产品没有国家标准、甚至连行业标准都没有,企业正在按照各自的标准进行“大生产”,这事说起来有点不可思议。可这就是现状。有专家说,我们在净水器市场上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同种功用的产品型号标注却形形色色,消费者很难从型号上了解产品的性能指标。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就是净水器产品没有统一标准。而最严重的结果是阻碍了产业发展。 同时,对净水器产品质量的监管力度也显得不够。据了解,目前我国对净水器产品的管理仅是需要获得卫生部颁发的《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卫生许可批件》及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的检测报告。而且,无论是批件还是检测都只是对厂家送检水质的检测和评定。有关专家介绍说,《卫生许可批件》出台8年来,的确对净化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看来还远远不够。首先,“批件”没有涉及产品的结构功能,作为一个涉及到卫生、机械、电器多领域的最终产品,仅仅水质达标还不足以保证其他性能能够符合最终用户的利益要求。其次,功能指标不健全。“批件”目前对于以普通生活饮用水作为净化目的的净水器有比较全面的评价,但是,对于那些需要调节pH值的处理器的功能却没有评价。同时对于在加热或不加热等不同工况下功能的评价也没有明确规定。 洁净网 不仅如此,有些即使是获得了卫生部“批件”的产品也很难保证在市场上销售的净水器是过关的。有专家向记者介绍说,卫生部发现部分企业的申报书和最终在市场上销售的产品无论功能还是质量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作为卫生部门对于产品质量的监管显得“无法下手”。 一个“各自为政”的行业 成立行业协会一贯被认为是规范行业行为、提高行业自律的最有效的途径,但是,净水器生产行业至今没有成立自己的行业协会,“各路诸侯”争霸市场仿佛正处在“战国时代”。近年来,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成立行业协会的呼声也很高,但是具体实施起来却显得无所适从———谁来牵这个头呢? 有业内人士分析说,净水器产品是涉及到水质卫生、化学药品、机械制造等多个领域的复合行业,所以“归口管理”单位并不明确。目前虽然有卫生部、建设部、科技部等部委下属多个协会在此行业进行着积极的工作,但工作都比较零散,没有形成系统性,无法形成强大的号召力,因此这个行业中的科研机构、企业的关系都比较松散,行业的发展方向不明确,行业的技术创新无法激发,行业对于社会公众的服务难以实现。任凭这样的状态发展下去,行业对于国外厂商、国际先进技术进攻的应对能力会很薄弱,更谈不上主动出击去和他们进行竞争。 据有关方面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的许多家庭对净水器毫无概念,68%的人从没听说过净水器,因此有专家预测,随着市场的发展,我国家用净水器市场每年至少有上亿元的市场空间。但是,行业发展的前提是尽快规范市场。据悉,有关国家标准正在修订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