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专家支招:避免车内污染从细节开始 防止暴晒。因为,高温会促发有机挥发物的挥发,比如在20度的时候,它可能是比较缓慢的释放,如果达到30或40度的时候,那可能成百倍的释放。 新车少用空调。新车前6个月内尽量少用空调,要时常开窗以加强车内通风换气。慎用空气清新剂和其他净化剂。因为这些产品多数是化学合成品,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污染。新车塑料包装必须拆除,避免产生新的污染。消费者在装饰爱车时,也要注意选择环保产品。转自 CCTV.经济信息联播 新闻背景:国外如何治理汽车内污染 车内污染在西方国家也是一个非常受关注的问题,美国甚至把室内和车内污染作为人类健康的五大危害之一。一些国家不仅制定了相关的技术标准,还在防治方面投入了很大的精力。 国外解决这类问题主要通过两种办法,一是制定车内污染的健康标准。生产企业一旦违反标准,将受到处罚。目前,澳大利亚已经把车内环境列为室内环境,在制定健康标准时,把车内环境和办公室、教室等并列。 二是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清除车内污染。日本作为一个汽车大国,一直非常重视车内污染问题。日本汽车制造商丰田公司推出了一款“除菌离子发生器”,用来消除车内细菌和浮游物,并清除异味,在日本很受欢迎。丰田公司下面有一个叫做“电装”的分公司,专门生产这类设备。 有关环境专家说,汽车价格现在一再下降,说明有相当大的利润空间。可是汽车降价,会不会影响企业选材标准?环保材料比一般材料价格贵,如果国家没有汽车材料的环保标准,企业就没有积极性去选择环保材料。 记者对国内轿车厂家进行了随机采访。上海大众技术部门有关负责人说,上海大众在采购零部件时,要进行严格的环保项目检测,排放超过标准的塑料件、橡胶件、粘合剂都绝对不会进入配套体系,环境质量检测人员都接受过严格的德国标准培训。一汽集团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有关技术负责人说,在国家尚无相应法规的情况下,一汽对车内环境的控制采用量化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的监测方式,比如对内饰件的雾度要求等都有严格标准,在主观评价上也分8个等级。主客观检测都合格的产品才能通过车内环境质量检测。该负责人特别强调,粘合剂的质量非常关键,我国现有上千家胶水企业,相当多企业生产的胶水根本达不到国家标准。在采购粘合剂等相关产品时,一汽选用的都是有资质、有信誉的企业。这位负责人说,在国家法规还没有出台的情况下,一汽正在加紧制定企业内部的车内环境检测法规,在零部件采购、设计、制造及工艺上保证车内环境达标。 目前,虽然检测结果还没有公布,但车内环境污染情况调查活动的初步结果已经表明,驾驶室内的气味污染已经给中国汽车企业带来严峻挑战,各家企业应当未雨绸缪才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