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频率:每批清洁剂、消毒剂和润滑剂。 ⑵ 与产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必须提供供货方的质量合格证明,其质量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并须经质检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库。卫生监督员负责检查包装物料的验收情况。 监测频率:每批包装材料。 ⑶ 包装材料和清洁剂等应分别存放于加工包装区外的卫生清洁、干燥的库房内。内包装材料应上架存放,外包装材料存放应下有垫板、上有无毒盖布,离墙堆放。卫生监督员负责检查。 监测频率:每天一次/每4小时一次。 ⑷ 应在灌装室内安装臭氧发生器,必要时安装空气净化系统。于每次灌装前进行不低于半小时的灭菌。灌装间应通风良好,防止冷凝物污染产品及其包装材料。加工车间应使用安全性光照设备。卫生监督员负责检查。 监测频率:每班开工前。 ⑸ 设备应维护良好,无松动、无破损、无丢失的金属件,卫生监督员负责检查设备情况。 监测频率:每班开工前。 ⑹ 果汁灌装结束,应按不同品种、规格、批次加以标识,并尽快存放于0-5℃的冷藏库内。冷藏库配有温度自动控制仪和记录仪,应保持清洁,定期进行消毒、除霜、除异味。卫生监督员负责检查冷藏库的温度及卫生情况。 监测频率:罐装结束/每天一次。 ⑺ 生产用燃料(煤、柴油等)应存放在远离原料和成批果品果蔬汁的场所。卫生监督员检查。 监测频率:每天一次。 ⑻ 车间应通风良好,不得有冷凝水。卫生监督员检查。 监测频率:生产中每四小时一次。 2、纠正措施: ⑴、⑵ 无合格证明的清洁剂、消毒剂、润滑剂和包装材料拒收。 ⑶ 存放不当的包装材料和清洁剂等应正确存放。 ⑷ 对可能造成产品污染的情况加以纠正并评估产品质量。 ⑸ 必要时进行维修。 ⑹ 对违反冷库管理及消毒规定的情况,应及时加以纠正。 ⑺ 生产用燃料(煤、柴油等)接近原料和成批果品果蔬汁时应及时纠正。 ⑻ 车间应通风不畅,集结有冷凝水时应加大排风换气。 3、记录: ⑴、⑵ 清洁剂、消毒剂、润滑剂和包装材料验收记录。 ⑶、⑷、⑸、⑹、⑺、⑻ 每日卫生控制记录。 六、有毒化合物的标记、贮藏和使用: 1、控制和监测: ⑴ 生产加工中(清洗用的强酸强碱、生产中和实验室检测用有关试剂等)使用的所有有毒化合物必须有生产厂商提供的产品合格证明或含有其它必要的信息文件。 监测频率:每批有毒化合物。 ⑵ 所有有毒化合物应在明显位置正确标记并注明生产厂商名、使用说明。贮存于加工和包装区外的单独库房内,须由专人保管。并不得与食品级的化学物品、润滑剂和包装材料共存于同一库房内。卫生监督员应检查其标签和仓库中的存放情况。 洁净网 监测频率:每天一次。 ⑶ 须严格按照说明及建议操作使用。由专人进行分装操作,应在分装瓶的明显位置正确标明本化学物的常用名,并不得将有毒化学物存放于可能污染原料、果蔬汁或包装材料的场所。卫生监督员负责检查标识和分装、配制情况。 监测频率:每次分装、配制、使用。 2、纠正措施: ⑴ 无产品合格证明等资料的有毒化合物拒收,资料不全的应先单独存放,直到获得所需资料方可接受。 ⑵ 标记或存放不当的应纠正。 ⑶ 未合理使用有毒化学物的工作人员应接受纪律处分或再培训,可能受到污染的果蔬汁应销毁,分装瓶标识不明显时应予以更正。 3、记录: ⑴ 定期的卫生控制记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