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 轻松快乐从此开始!

洁净网-洁净室行业信息资讯

当前位置: 洁净网 > 综合资讯 >

后GMP时代考验贵阳制药行业的发展...

时间:2012-02-27 09:17来源: 作者: 点击:等待统计信息……
摘要:据《贵阳晚报》报道,按照国家药监局的规定:全国制药企业必须强制进行GMP改造,2004年7月1日以后,凡未取得相应剂型或类别药品GMP证书的药品制剂和原料药生产企业,会被责令停止生产。目前,制药企业已进入业界所……
    据《贵阳晚报》报道,按照国家药监局的规定:全国制药企业必须强制进行GMP改造,2004年7月1日以后,凡未取得相应剂型或类别药品GMP证书的药品制剂和原料药生产企业,会被责令停止生产。目前,制药企业已进入业界所称的“后GMP时代”,那么,GMP改造给贵阳制药行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
  
    担 忧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近3000家药品生产企业通过了GMP认证,投入资金1000多亿元,但是有60%左右的设备闲置或者产能过剩。”不久前,在贵阳市制药企业后GMP时代经营管理策略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经济调查研究中心处长、中国医药企业竞争力研究课题组专家委办公室主任李磊提供的一组数据,让与会的贵阳制药企业的老总们及政府官员感到一种压力。
  
    据李磊介绍,这组数据是中国医药企业课题组在国家药监局、发改委等部门的支持下,用一年时间,先后到甘肃、贵州、四川、吉林、江苏、内蒙、广西等80余家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和专题研究后,掌握的中小医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情况。李磊本人就曾经6次到贵州进行考察和专题研究。 洁净网
  
    GMP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英文缩写,实施GMP改造目的是使全国制药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提高药品生产的安全性和质量,同时促使制药业实现资源整合。
  
    “但是,从实施情况看,其结果不能全面达到政策制定者的初衷。”李磊说。他打了个比方,“产品才是企业的命根子,GMP车间只是一个金饭碗,如果没有好的品种,很多中小型企业只好抱着金饭碗去讨饭。”因为,企业为获得继续生产的“生死牌”,将资金投入了医药产业最不需要的生产能力建设,而医药产业最关键、最基础、最重点的基础研究、新品开发投入严重不足,面临的形势是异常严峻的。据中国医药企业课题组的调查分析,企业进行GMP改造投入的资金中,60%来自银行贷款。
  
    据了解,自国家对药品生产企业进行GMP认证以来,贵阳市先后有60多家药业进行GMP改造,共计投入资金16亿元,市乡企发展资金陆续配套4000多万元,目前,全市共计59家药业通过了GMP认证。

洁净网


  
    现 状
  
    李磊的担忧并非多余。GMP改造的后遗症已经在贵阳企业中不同程度显现出来。
  
    一位业界人士透露,贵阳的少数企业在完成GMP认证以后,由于资金有限,生产就开始不正常了,有时一周只生产一天。他分析,这是因为贵阳的药业大多起步晚,正在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由于要获得举行生产“市场通行证”,只得筹集资金进行GMP改造,挤占了企业的流动资金。他认为,对药品生产企业进行GMP认证是必要的,但对贵州之类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强制性的推行有些为时过早。
  
    李磊在贵州调研时也发现,贵州一个苗药生产厂,只生产一种膏药,且没有国家批准文号,这次GMP改造征地30亩,投资3000万元建起了中药饮片、膏药、胶囊、片剂、颗粒剂共5个车间。企业虽然通过了省药监局的GMP认证,但手里只有刚刚获得批准文号的惟一产品,不知其今后的日子怎么过。
  
    市乡镇企业局提供的全市制药业发展状况的资料中,列举了贵阳药业存在五大问题,其中, 融资渠道单一,企业发展所需资金短缺,药业生产规模较小,科研创新能力较弱,被列为重点。据统计,全市目前只有益佰、益康、同济堂、新天、远程等10家产值上亿元的企业,全市制药业2004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6.01亿元,不及省外同行业一个大企业的规模。
  
    有人评价,GMP后遗症进一步扼紧了贵阳药企的“命门”。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二维码生成器
AD-code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