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0.1~3 300 >3~300000 100 3.2 凡其功率超过3.1所列豁免水平的一切电磁辐射体的所有者,必须向所在地区的环境保护部门申报、登记、并接受监督。 3.2.1新建或购置豁免水平以上的电磁辐射体的单位或个人,必须事先向环境保护部门提交“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3.2.2 新建或新购置的电磁辐射体运行后,必须实地测量电磁辐射场的空间分布。必要时以实测为基础划出防护带,并设立警戒符号。 3.3 一切拥有产生电磁辐射体的单位或个人,必须加强电磁辐射体的固有安全设计。 3.3.1 工业、科学和医学中应用的电磁辐射设备,出厂时必须具有满足“无线电干扰限值”的证明书。运行时应定期检查这些设备的漏能水平,不得在高漏能水平下使用,并避免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干扰。 3.3.2 长波通讯、中波广播、短波通讯及广播的发射天线,离开人口稠密区的距离,必须满足本规定安全限值的要求。 3.4 电磁辐射水平超过2.2.1规定限值的工作场所必须配备必要的职业防护设备。 3.5 对伴有电磁辐射的设备进行操作和管理的人员,应施行电磁辐射防护训练。训练内容应包括: a. 电磁辐射的性质及其危害性; b. 常用防护措施、用具以及使用方法; c. 个人防护用具及使用方法; d.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4 电磁辐射监测 4.1 对超过豁免水平的电磁辐射体,其拥用者必须对辐射体所在的工作场所以及周围环境的电磁辐射水平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向所在地区的环境保护部门报告: a. 新建、改建、扩建后的辐射体,投入使用后的半年内提交监测报告。 b. 现有的辐射体在本规定生效后半年内提交监测报告。 4.2 工作场所监测: 4.2.1 当电磁辐射体的工作频率低于300MHz时,应对工作场所的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分别测量。当电磁辐射体的工作频率大于300MHz时,可以只测电场强度。 4.2.2 测量仪器应尽量选用全向性探头的场强仪或漏能仪。使用非全向性探头时,测量期间必须不断调节探头方向,直至测到最大场强值。仪器频率响应不均匀度和精确度应小于±3dB。 4.2.3 测量仪器探头应尽量置于没有工作人员存在时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位置。 4.3 环境监测: 4.3.1 环境中的电磁辐射大多可视为平面波,因此只需测电场强度。但在不能当成平面波的场所,需对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分别测量。 4.3.2 测量仪器可以用干扰场强仪,频谱仪,徽波接受机等。测量误差应小于±3dB,频率误差应小于被测频带中心频率的1/50。 4.3.3 针对某一辐射体的特定环境测量,应依据所测辐射体的天线类型,在距该天线2000m 以内最大辐射方向上选点测量或根据辐射方向图,分方位选点测量。 4.3.4 对于一般的电磁辐射环境监测布点,通常可依主要交通干线为基准,以一定的间距划分网格进行测量。 洁净网 4.3.5 测点应选在开阔地段,要避开电力线、高压线、电话线、树木以及建筑物等的影响。 4.4 监测结果评价: 4.4.1 当工作场所的电磁辐射水平超过限值时,必须对电磁辐射体的工作状态和防护措施进行检查,查明原因,并应采取有效治理措施。 4.4.2 某电磁辐体使环境电磁辐射水平超过本规定的限值时,必须尽快采取措施降低辐射水平,同时向环境保护部门报告产生过量辐射照射的原因以及准备治理的措施。 4.4.3 在对辐射水平进行评价时,应考虑到某一辐射体可能存在的几种辐射频率的贡献以及多个辐射体的贡献,即应满足式(2): QM,n ΣΣ---- < 1 …………………………………………(2) QM,n,l \ 洁净网 式中:QM,N——第 M 个辐射体 N 频段辐射的辐射水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