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二)不同送风区域隔离控制措施、最大新风量或全新风运行方案、空调系统的清洗、消毒方法等; (三)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停用后所采取的其他通风或调温措施。 第十三条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发生以下情况后,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立即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洗和消毒。 (一)冷却水、冷凝水中检出军团菌; (二)空调送风中检出军团菌、溶血性链球菌等致病微生物; (三)风管积尘中检出致病微生物; (四)风管积尘量为每平方米风管内表面大于20克; (五)卫生学评价表明需要清洗的其它情况。 第十四条 本地区发生空气传播性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公共场所经营者应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启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传染病预防的应急预案。 第十五条 本地区发生空气传播性传染病暴发流行时,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当符合下列要求方可运行: (一)采用全新风方式运行的; (二)安装具有检测合格证明的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并保证该装置有效运转的; (三)风机盘管加新风的空调通风系统,能确保各房间独立通风的。 不符合上述要求的空调系统应当首先进行卫生学评价,并依照卫生学评价报告结论的要求分别采取停用、部分运转等措施。 第十六条 本地区发生空气传播性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应当每周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下列设备或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 (一)开放式冷却塔; (二)过滤器(网); (三)空气处理机组; (四)表面式冷却器、加热器、加湿器; (五)冷凝水盘、喷淋室与加湿段的水槽; (六)风机盘管的凝结水盘等。 空调系统的冷凝水和冷却水以及更换下来的部件应进行消毒处理后再行处置。 第十七条 公共场所内发现空气传播性传染病病例或者疑似病例时,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及时关闭所涉及区域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并按照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要求对公共场所及其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处理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经卫生学评价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 第四章 卫生监督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定期对辖区内的公共场所经营者、卫生学评价机构、专业清洗机构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 对公共场所经营者重点进行以下内容的卫生监督: (一) 卫生学评价情况; (二) 卫生监测情况; (三) 卫生管理情况; (四) 传染病预防的应急预案制定情况。 第二十条 对卫生学评价机构重点进行以下内容的卫生监督: (一) 卫生学评价规范执行情况; (二) 机构质量管理体系情况; (三) 评价任务开展情况。 第二十一条 对专业清洗机构重点进行以下内容的卫生监督: (一) 清洗规范执行情况; (二) 清洗工程质量情况; (三) 清洗任务完成情况。 洁净网 第二十二条 对违反本办法的公共场所经营者,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通报批评,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二十三条 对不依照《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进行评价或出具虚假评价报告书的卫生学评价机构,以及不依照《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进行清洗的专业清洗机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通报批评,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进行处罚。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由卫生部制定并发布。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的术语定义如下: 洁净网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为使房间或封闭空间空气温度、湿度、洁净度和气流速度等参数达到给定的要求,而对空气进行集中处理、输送、分配,并控制其参数的所有设备、管道及附件、仪器仪表的总和。 风管系统:空调通风系统中用于处理和输送空气的风管、风口、空气处理机组及其它部分。 空气传播性传染病:以空气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传染病。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卫生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 年 月 日起实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