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今年5月,白暨豚保护区向湖北省水产管理办公室请示“解决江豚饵料鱼补偿”,其中提到,“天鹅洲闸仅做了70个流量,故道常年水位偏低”,不利于对江豚的长远保护。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高道斌说,故道水位达不到34.5米,闸口肩负的“灌江纳苗” 作用就无法起到,直接威胁到长江江豚的生存。从长远考虑,湿地环境和麋鹿栖息地也会因此萎缩。 与白暨豚保护区的意见相左,麋鹿保护区则反对长江故道水位上升,其主要担心是麋鹿的陆地生活区域缩小。“其实,麋鹿保护区的想法是多虑的。天鹅洲湿地应该是一个整体,两个保护区完全可以实现合一。从生态功能上讲,两个保护区具有密切关系,故道是维持麋鹿保护区湿地地貌的主要制约因素;而麋鹿保护区也具有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重要功能,同时也是故道维持渔业产量所需有机质的主要源泉,所以从功能上讲应该划为一个生态区。”中科院水生所王丁博士说,“目前的状况是两个保护区分属不同的行政主管部门,人为地将其分割成两部分,缺乏统一全面的规划,从长远考虑对整个天鹅洲湿地的发展会产生负面影响。” 洁净网 尴尬的移民点入住率 在长江故道外的沙滩子城区,整整齐齐地坐落着一片白色外墙的房子。当地人说,这是石首市专门为天鹅洲上居民建的移民点,本意是希望天鹅洲居民整体搬迁到这里。 但记者注意到,这里许多房子并未住人,整个移民点显得空旷。 “目前移民点入住率不到30%。”一位当地政府人士说,天鹅洲岛共有7000余口人,现在仅外迁538户,1201人,岛上仍有6000余人居住。 虽然沙滩子大堤降低了天鹅洲的受灾可能性,但洪水的威胁依然是当地村民不可回避的问题。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过后,天鹅洲被水利部门划定为蓄洪区域,石首市则确定其为重点移民建镇区。2003年位于长江故道外的沙滩子城区移民点建设基本完成。 中科院水生所魏卓工程师认为,天鹅洲岛正好位于故道湿地的核心位置,如果不降低岛上的人口压力,很难减弱人为活动对湿地的破坏。 但移民点较低的入住率让地方政府着实尴尬。中科院水生所专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天鹅洲移民建镇受阻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主要原因是农民担心就业问题。包括千字头村在内的岛上居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农业生产,人们担心退出岛后无以维持生计。 另一个原因是交通不便。 农民如果搬出后,暂时没有生计,还得依靠岛上的耕地为生,而天鹅洲和移民点隔着长江故道,在城中居住,在岛上耕作,往来不便。“还得坐轮渡到岛上种地,很麻烦。”千字头村支部书记李克荣说。 对于轮渡在保护区核心水面上来回穿梭,保护区工作人员除了摇头还是摇头,“我们也没办法,江豚要生存,老百姓也要生活”。 “适度开发” 作为一个正科级事业单位,白暨豚保护区面对核心区不断遭到蚕食的现状,更多的是无能为力。 “感觉自身像一叶孤舟,在大江上漂泊,”保护区一位负责人感叹道。 除了无力保护自己的地盘,保护区还要为生计发愁。 “一切工作都需经费支持,而保护区最紧张的就是资金。”保护区一位负责人介绍,目前保护区资金来源有三,一是地方财政拨款,每年6.99万元;二是农业部的补贴,每年5万元;三是长江故道经济鱼类收入20万元左右。 以2004年为例,保护区在编干部18人,再加一些临时雇用看护人员,保护区一年人头开支25万元,办公费6万元、科研经费4万元、车船燃料及维修费4万元,人工鱼苗投放8万元,其他支出5万元,合计52万元,支大于收,年度赤字20多万元。 面对资金缺口,保护区也曾做过让周边渔民和村民诟病的开发行为。两年前,一位江苏老板在长江故道里投进了螃蟹,作为补偿,保护区可以得到50万元的回报。但这在专家和渔民看来,都是有害故道生态的。 (责任编辑:admin) |